分段阅读第541章

展现震前唐山的风貌,在如今的南湖公园搭建了一片老唐山建筑进行拍摄。

主要为了外景拍摄!

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风貌,1比1搭建了城市一角的实景。

一比一的实景搭建导致需求的道具量非常大,剧组在电影在筹备之初就向全国人民征集道具,为此还单独成立了一个小组,把道具分类整理,成果非常可观…

搭这片实景唐山方面投入将近1000万,在三四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搭建了10多栋楼房,以及众多的平房。

当然,不是真实的楼房,成本太高,而且工期过长,因此搭的都是半布景、半真实的楼,楼房既没浇筑、也没有打地基。

但是从外面看跟真楼没有区别…

监督的负责人是中影方面派来的,张俊生带着口罩,不过,他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张俊生!

急匆匆跑了过来:“张导,您…自己来的?”

“…对,我来找找感觉,对了,工期要到什么时候?”

“应该还要三个月!”

“…三个月…”

特效前期准备要八个月,实景搭建三个月就更能搞定…

周期不匹配啊!

“您要是不满意,我可以再让他们加快进度!”

“不用,一定要保质保量!”

想了想,张俊生叮嘱了一句:“搭建好了之后,让的那个地的老人过来看看,他们要说满意,才算完工!”

第一百二十章剧本出炉(5/5)

聊了几句,张俊生准备告辞…

“张导,您不去看看赵书记吗?”

赵书记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发起人…

“不去了,我就是来找找老唐山的感觉,大概的剧本已经写完,但是细节方面还得打磨!”

摆了摆手,张俊生重新戴上口罩,朝着地震遗址方向赶了过去!

其实,裤子的《唐山大地震》有一个让人很深刻的镜头,电影结尾,有个老人对着罹难者纪念墙说“过两天我再来看你”…

很感人…

说实在的,这一个镜头就足够让人称赞《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好电影了!

周遭绿树清池,蝉鸣阵阵,水波微皱。

7.28米的墙高,与水池19.76米的距离,在预示逝者与生者时间、空间距离的同时,1976、7、28这三个数字对唐山来说,太特殊了!

镌刻在近500米长墙上的24万个姓名,在那一夜失去了生命。

默默矗立在水中的震前老泡桐树,用特殊的年轮记录下那一幕…

“是时地维崩裂,城邑颓毁,家园瞬时夷为墟土,繁盛转目化作云烟,二十四万乡亲殁于瓦砾,七千余家庭阖门罹难…”

墙上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记》如是描述。

站在纪念碑前,看看一个个名字,张俊生只觉内心十分沉重…

他对《唐山大地震》的感觉其实…没什么感觉,就好像拍《倩女幽魂》一样,就是想展示一下,告诉世人,他张俊生也可以拍大投资的灾难片!

但是,现在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尤其是周围的鲜花还有两鬓斑白的老人站在墙壁前,低声呐呐自语…

这踏马的,突然感觉自己好无耻…

……

“啊?我在唐*山,勘察外景!”

“临时决定的!”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

半晌,张母开口:“你是不是不喜欢君蜜?”

“谈不上喜不喜欢,但是我肯定不想结婚,也不想订婚,换了谁都一样!”

“…那你陈阿姨和章叔叔都来了,我怎么jio代?”

“这还不好jio代?就说你儿子事业为重,《唐山大地震》至少要耗费3个亿…”

“我给你3亿,你马上坐飞机回来!”

卧槽,有钱真了不起!

“我真有事,赵书记就在我身边呢,待会还有个饭局…就这样了,先挂了!”

挂断电话,顺便关机,继续跟旁边的老人闲聊。

“我听说大地震发生之前,有不少预兆啊,蜻蜓如蝗虫般飞过,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的声响…”

“对,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这是地震的预兆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