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换装系统伪装神女第23节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头毛驴的鬼魂,于是采草木精魄结成车驾,自己为自己搭起了这辆属于鬼魂的车。

出上林苑,往未央宫。

百年前始皇帝留下的驰道平坦,没有遮蔽视野的树,月光无边无际地倾倒在天上地上,驴车就在这样的月光下腾空而起,行经在空中,就像是要前去赴一场鬼神的宴会。

此时此刻,流云飞散,上林苑的影子渐行渐远,仿佛一千年一万年就这样过去,红颜白骨,让人想轻轻叹上一口气。

果然有人轻轻地叹气,是刘邦,轻声说,“人寿有时尽。”

这不像是刘邦会说的话,他在史书上以“无畏生死”著称。

一百年前,他在未央宫中垂垂将死,吕后请来的医生自称能诊治他的病痛。

古来多少伟大的帝王在死亡面前丑态毕露,可刘邦对此嗤之以鼻。

他说你别骗人了,想当年我一介布衣起兵,之所以能取得天下,一切都是天命!如今我大限已到,这也是天命,就是名医扁鹊来了也没用。

他就这样洒脱地拒绝了医生的医治,生命的最后他躺在他的宫殿里,坦然地等待死亡。

这样的人不应当无缘无故感慨人寿有时尽,除非他预见了什么东西。

可真是悲凉啊,一世帝王,感慨着人寿有时尽,就算走上人间最高的位置,也有无法挽留住的东西。

春夜里的夜风,在这一句悲叹下,忽然就有了萧瑟的意味。

林久在这时开口说话,“明天你要举行一场仪式,在这场仪式上你要告别大汉朝堂。”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冷漠不带情绪,说出口的话却带着图穷匕见的锐气,残暴地压倒了春风也压倒了刘邦的慨叹。

刘邦的背影有一瞬间的僵硬,他是聪明人,他当然不会相信神女口中的“告别”是渡他成仙。

是结束吧,重新回到死亡的坟墓里。

这一回他沉默了很久,半晌,他笑了起来,夹杂着叹息,“真是羡慕啊。我也曾有天下,可在我的那个时代,我没有过神女。”

系统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不知道为什么,他莫名想到那天在河畔,林久问他,“你猜刘邦还会不会回来?”

又想起温室殿中刘邦拍在刘彻肩上的手掌。

这一夜一直到最后,林久都没有再和刘邦说一句话。

次日,刘邦果真为自己准备了一场仪式,邀请每一个有资格进出未央宫的刘氏宗亲赴宴。

那天在河畔,他回来了,所以今天他也有了这场宴席。

宴席之上,不止有久居长安城的刘氏宗亲,那些早已就藩的诸侯王也全部到场。

从得知高皇帝降世以来,他们就匆匆从帝国的四面八方赶赴长安,到如今方才能得见刘邦一面。

所有人都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刘邦言笑晏晏,全无异状,他向所有人说,他将去国成仙。

长安城内,人尽皆知,高皇帝将去国成仙。

宴席之后,刘邦独自去见林久。

他在林久身边沉默着站了很久,然后他说,“神女,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汉宫的宴会上他表现得那么快活,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触现在住在汉宫里的人,那么多人都簇拥着他,可宴会之后,他看起来却那么地悲伤和落寞。

“我是应该躺在坟墓里的人了。”刘邦的声音变得有些茫然,他停顿了一会儿,轻轻地说,“有时候我会想,我如今留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

他曾经有过江山,但他的江山已经有了后来人。他曾经有过皇位,但他的皇位也已经有了后来人。天下当然还有未竞的大业,可这大业如今也后继有人。

于是他什么都没有了。

曾经的熟人,亲人,仇人,全都已经躺进了坟墓里,宴席之上人声鼎沸,却全都是他的陌生人,他如今孑然一身,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不,不对,是孤魂野鬼。

这只孤魂野鬼长长地叹着气说,“我曾拥有天下,却终究是,人寿有时尽。”

林久在这时转过身,她的眼神冷淡,但此时这冷淡的眼神有着刀剑般锐利的锋芒,她看向刘邦,问他,“你曾有过的那也算是天下吗?”

刘邦愕然。

在他快病死的时候,都不忘在医生面前强调“我布衣起兵,取得天下”。

如今他是孤魂野鬼,还是不忘说“我曾拥有天下”。

这是他最为骄傲的事迹,他登上了人间的皇位,死亡也不能剥夺走他的这一份荣誉。

可现在神女说,“你曾有的那也算是天下吗?”竟是要全盘否定他所拥有的全部!

第26章在汉武朝做神女

刘邦出离地愤怒了!

他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也敢拔剑向天下发出咆哮和怒吼,年轻时的那一句慨叹,望着始皇帝的仪仗而说出的“大丈夫当如是”,是欣羡又何尝不是渴慕?

从那时起他就想要得到皇位,年轻的野心燃烧到死也不熄灭,他就是这种不得到皇位就不甘心的人,他身上每一寸骨头每一滴血都刻满对皇位的贪婪。

这一生抛妻弃子、烹父分羹,汉高祖刘邦劣迹斑斑、罄竹难书,汉高祖刘邦登临皇位,终有天下。

这就足够了,这就满足了,这一生再没有任何遗憾,便如月满无残。

可现在神女说,“你曾有过的那也算是天下吗?”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林久的这句话,就像是一把刀,何止是触碰了刘邦的逆鳞,简直是生生挖开了刘邦的逆鳞,剜肉见血。

什么意思啊?这是什么意思啊!!

刘邦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的眼睛里流淌着生铁和火焰那样酷烈的愤怒。

他不是暴君,但倘若换作其他人向他说这句话,他立刻就要砍断这人的头颅。

何止是愤怒,他此刻简直是暴怒!任何人站在他面前都要瑟瑟发抖,暴怒的君王有雷霆霹雳般的凶猛气度。

可现在被他的暴怒对准的是神女,神女剜开了他的逆鳞,对他的暴怒不以为然。

神女的视线如刀剑如冰雪,凛然地割在刘邦的身上。

刘邦恍然间觉出疼痛,觉得自己在流血。

他从没见过神女此时的模样,她一向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可那不是因为她没有威严,而只是因为她不愿意展露威严。

全天下都知道神女降下甘霖,神恩如海,只有刘邦看见她此时的模样,知道什么是神威如狱。

在这样的威严下,刘邦的暴怒偃旗息鼓了。

他的气势变低、变矮,越来越低,越来越矮。

他没办法不去想、他做不到不去想、他忍不住地去想――人间的江山和天下,在神女眼里,是不是真的什么也不算?

然后他听到神女开口说话,神女问他,“帝国最东在哪里?”

刘邦答得很快,“东莱郡的不夜县,东临东海。”

这句话几乎都没有经过大脑,而是由喉咙和嘴唇说出来的。

熟悉帝国每一寸土地,念过帝国每一个地名的喉咙和嘴唇。

神女的下一句话是,“你到过不夜县吗?”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他在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他其实没去过不夜县,这让他觉得有些羞耻。

就像是年轻时向街坊邻居坦言自家没有下锅的米那样的羞耻。

但神女没有等他的回答,神女又问他,“我听说,地上的人以不夜县为日升之地,因此有不夜之名。你见过不夜县的日出吗?地上之人以为的,日生之地的日出。”

刘邦张了张嘴,他有无数言语去答这句问话。在他主政的年代里,他每天收到的竹简车载斗量,那些竹简里说政治说民风也说一草一木说海上日出,他可以随便背出一句竹简上的话来搪塞掉这个问题。

甚至他还可以反驳神女,你说得不对,地上之人并非以不夜县为日升之地。这个县城得名的原因记载在《齐地记》中,说在更古老的时代,这里的深夜也高悬着太阳,照彻这块东海之滨的土地,故有莱子于此立城,以不夜为名。

他有一千一万句话可以说,可他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神女问这句话时,语气一贯地不带情绪波动,可在她口中,那日升之地的日出像是活了过来一样,仿佛正高悬着刘邦的头顶,放出不灭的明光。

刘邦当真抬头看了一眼,但他当然什么也没看见,他头上没有一场辉煌的日出。

就在这一刻,刘邦忽然意识到,竹简上的文字算什么啊,他没见过就是没见过。

他没见过东莱郡,没去过不夜县,没见过日升之地的日出。

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陇西的风貌,没吹过草原上的风,不曾登上苍茫的雪山,更没有履足过怪石嶙峋的戈壁。

他治下的疆域有千种风姿万般色彩,可他一种也没见过,一种也没领略过。

是啊,这也能算是拥有天下吗?刘邦忽然觉得神女是对的。他所拥有的天下不过是一卷羊皮地图,多么单薄又苍白。

可人真的能拥有那么斑斓的天下吗?人力有时尽,只有神明从天上俯瞰的眼睛,才能将人间的山川和湖海、人间的每一寸色彩,都看在眼睛里吧。

刘邦和神女对视,神女静默地看着他,神女的眼睛,是曾经在云端俯瞰人间的眼睛吧。

刘邦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冲动,这股冲动驱使着他问出了一个问题,“我有一问,请神女释疑。”

曾经他有关于天下的问题,那时他问张良,问韩信,问萧何。现在他又有了一个关于天下的问题,他问神女。

“神女以为,什么是天下,什么又是江山?”

“神女以为,一生不出长安城,一生坐困未央宫,这就是皇帝应该有的,全部的一生吗?”

神女笑了,这是刘邦第一次看见她笑,施舍一般一笑既收。

刘邦觉得目眩,一种直视太阳一般的目眩。他第一次知道,原来美貌到达极致之后,是会灼伤凡人的眼睛的。

就在这样的目眩中,刘邦听见神女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地说,“这是皇帝应该有的一生,但这不是你刘邦应该有的一生,你已经不再是皇帝了。”

刘邦愣了片刻,然后他露出苦笑。

是啊,想这些还有什么意义,这不是属于他的时代,也不再有属于他的江山,他是一只孤魂野鬼,他的宿命只剩下一种,回返坟墓。

但紧接着他听到神女说,“所以,你自己去看吧。”

刘邦猛然抬头。

一瞬间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想知道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