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韩韬急切地说:“来了,来了,看,就是这个。”

他把铜钱拿到屏幕前,心虚地说:“李教授,就是这个。”他没想到还能惊动那么大一个教授,担心自己的东西是假的,让人家失望。

“小韩啊,你这个铜钱是怎么捡到的,可以再跟我说说吗?”李延承越看越惊,因为这个年轻人手里的东西太像真的了,可如果说仿制品,何必去仿制一个开元通宝,下那么大功夫呢?

韩韬把最近赣州暴雨冲垮山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只见屏幕对面的李延承沉思不语,好半晌他才说:“小韩稍等一下,我打个电话推迟一下航班。你能跟我视频,拿着手机去捡到铜钱的地方给我看看那个地方的情形吗?”

“啊?”韩韬以为看一眼就完事了,怎么越来越像真的?“行行行,没问题。”

说完举着手机出门。

李延承在屏幕面前指挥韩韬摆放手机方便他判断。

山腰塌陷的地方旁边有一条小溪直流而下,随即山下的大河中,最后汇入赣江;山前还有一个小山包,正处在官星之位,正是应了那句话:印星居水口,子孙千科用。案外有官星,家中有贵人。

这墓地选址有些水平啊,要么墓主人是达官显贵,要么他的子孙是非凡之人,更有意思的是,这墓主人的同族绝对是豪门贵族,在古代也只能是皇亲国戚才能有这样的格局。

李延承心道。

第32章第32章

他们虽然是抢救性发掘,但也会学一些风水玄学之类的东西,一来是自身兴趣,二来也有验证真伪的作用。

此时的李延承透过屏幕,隐约觉得此地并不简单,可没有现场考察,他也不敢妄下定论。直到韩韬来到半山腰,找到了垮塌之处,李延承便确定了。

如果风水书上的断语没有错,那么此处真有可能埋葬这某个显贵。

唐末帝的发掘后续工作让他分身乏术,但是现在脑海里总有声音告诉他:一定要去赣州!

他向韩韬道谢后联系了周老教授,说明情况后便启程来到赣州。

没有上级的批准,李延承不敢进行发掘工作,但他围绕墓地观测了一番,又看到了从泥堆里显露出来的唐三彩。

“这里一定是唐朝贵族墓穴!”

周老教授得知情况属实后急忙联系上级部门,因为赣州接下来还有半个月的暴雨天气,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发掘,文物会极大受损。鉴于此番情况特殊,上级部门很快给了回应:允许发掘。

镇上和附近的村民得知山上有古代大官的坟墓,都来看热闹,李延承等人将他们都劝说回去,为了安抚民众,这一次考古队觉得将发掘工作进行全网直播。

阳秋也在网上看到了消息。

“系统,这是谁的墓穴?”

【这个小镇在唐朝叫做宜春郡】

阳秋马上明白过来,惊道:“难道是李适之的墓穴?这也太巧了。”

当年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但实力不济,总是处于下风。天宝年间,李适之的好友皇甫惟明、韦坚等人被李林甫陷害,先后遭到流放。李适之害怕李林甫对付自己,自请撤职,被贬为宜春太守。但紧接着韦坚、李邕等人死于贬所,李适之惊恐失措,万念俱灰,最后于天宝六载服毒自尽。

但阳秋突然想起自己收集资料的时候记录不一样,“李适之不是葬在河南的温泉里吗?怎么现在跑到赣州去了?”

系统道:【那是衣冠冢,李适之死后没有追授谥号爵位,其子孙在李林甫的攻击下自身难保,选择了就地下葬】

阳秋感叹着世事无常,“这李隆基可真是薄情寡恩。李适之执政期间可没大错,仅仅为了给李林甫立威就不留情面,死了一个谥号都没有。好歹还是一个曾祖父,何必如此绝情。”

【李隆基是一个优秀的政客】

网络上对该墓葬的讨论铺天盖地:

【这考古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粽子呢?驴蹄子呢?】

【又是一个看盗墓小说魔怔了的人】

【说话前记得加狗头】

【这坟看起来好寒酸,就是一些铜钱,唐三彩,瓶瓶罐罐】

【确实,这些在陕州地下出土了不知道多少,没什么价值。还是要出土竹简书籍才有用】

【拜托,这里面东西虽然少,但随便一个也非常珍贵吧,说得好像大白菜一样,无语】

李延承表面上风轻云淡,但内心却难以平静,陪葬品太过普通,难道自己真的判断错误?可周老师也看过了,不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主啊。

“小李,做什么事都要沉得下心来,历史研究也好,考古发掘也好,科研实验也好,坐不住冷板凳就不要来。”周老教授也察觉到了学生的浮躁,适时安慰道。

“明白了老师,是我想岔了。”

墓穴不大,他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挖掘出了石碑,上书:

唐故光禄大夫行宜春郡太守渭源县开国公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紧接着一行小字:扶风郡太守房瑁撰

【这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感谢秦始皇,我认识上面的字啊啊啊(激动)】

【唐朝的光禄大夫是从二品高官,相当于荣誉称号;宜春郡就是今天的赣州境内的袁州,在唐朝就是标准的流放之地,跟电视剧里的宁古塔差不多;渭源县,地名,在今天的甘州西部,唐朝是这个名字,现在名字也没有变,是李唐皇族的龙兴之地;开国公,还是荣誉称号;墓主人姓李,指不定是皇亲国戚;府君就是一个尊称,墓志铭李一抓一大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