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宅生存手札_分卷阅读_267

“父亲说的是什么?是儿子接东西吗?”谢怀让不解。

“嗯。”

谢怀让圆圆的包子脸皱成一团:“这没人教我,我自己会的。”

在他看来,他反应迅速,身手敏捷,似乎是与生俱来,不用人教的。

“不过,姐姐教的睡觉的方法很好玩儿,会梦到在天上飞……”

谢律胡乱“嗯”了一声,莫名想起前不久皇帝说的,呼吸吐纳得法,也能增添神力。

莫非就是这个意思?

谢律精神振奋,思索着要不要寻个机会细细打听一下。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打听,就听说朝中出了一桩大事。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么么哒~(^^)-☆么么哒~(^^)-☆爱你们

第124章告急

边关告急。

大齐建国百十年,一直没有战事。老百姓的日子虽然不说富足,可也安安稳稳。

谁想这年的冬天,竟有夷狄在边境生事。

先是一伙儿人恶意滋事,双方争执械斗,均有伤亡。本以为是小打小闹,谁知对方竟然直接宣战了。

守边的镇北侯,驻守边关多年,也只零零星星打过外敌。如今乍然收到战书,他心里五味杂陈。

有担心生灵涂炭,百姓受苦的悲悯;也有镇守多年,可立功勋的激动;更有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责任感。

他一面积极部署兵力,认真对敌,一面命人把军情八百里加急送入京中。

镇北侯的奏折非常简短,他简明扼要阐述了当时的局面。夷狄十万大军压境,且郑重地下了战书。他请求朝廷增派兵力。

——前年京城派了一位少年将军,来军中指点武艺。他先后教导数月,军中将士的应战对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原本跃跃欲试,想真正跟敌人交手试试。但是从前朝至今,在与外敌的战争中,中原战胜的次数屈指可数。

镇北侯谨慎,不敢贸然对敌。

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很快到了京城,摆在纪恒的面前。他匆匆看完后,问朝臣意见。

当即便有人表示,那群野蛮人这回可能是来真的,毕竟以前骚扰或是烧杀抢掠,都没这般正式过。下战书,又有大军压境,这架势,莫不是想将大齐变成他们的牧场?……

很快就有另外一位大人分析,确实很有可能是这样。今岁大寒,草原上不知要冻死多少牛羊。那群野蛮人过不下去了,可不就要来大齐抢夺了吗?不如就依着惯例,先“借”他们一些粮食,教他们过冬好了,也好彰显大国风范。

这话刚说完,就有若干大人捻须点头附和,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本朝才过多久安稳日子,老百姓谁愿意打仗,陷入水深火热当中?反正咱们国库粮食多,真不够的话,再向百姓征点就是了。

……

纪恒静静听着下方朝臣的议论,既惊且怒。敌人都上门了,战书都下了,竟然还有人想着求和?

这还是吃朝廷俸禄的朝中大臣?

虽然这种声音并不多,但这并不能减轻他的怒气。

等议论声音小了,他才不紧不慢说了一句:“就没有主战的么?”

大殿有一瞬间的安静。很快,有人出列。

“殿下,臣主战。”

纪恒精神一震,看向精神矍铄的威武侯。

王家多武将,威武侯年轻时也是热血冲动之人。

威武侯道:“臣认为,这回必须一战。不但要战,还一定要赢,要打得敌人无还手之力,要他们百十年后提起我朝,还瑟瑟发抖……”

他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字说的甚是清晰,也说出了纪恒内心深处的渴望。

只是有人不这么认为。

太傅李正翻了个白眼:“侯爷说的好生轻巧,可问题是能赢吗?赢过吗?前朝最厉害的名将周旸,说是深入夷狄六十里,一直到明沙滩,可那也是且战且逃,损失惨重……”

纪恒打断,轻声道:“武力当面,可以不用太担心。”

他不知道今时今日如何,但他想,边关将士的武力,应该不会太差。

“好,武力不担心。军饷呢?花费呢?粮草呢?谁带兵出战?怎么作战?”

李太傅接连甩出好几个问题,面容严肃:“殿下,打仗不是一时冲动的事,需要深思熟虑啊!”

纪恒哂笑,他知道这位李太傅三朝元老,年纪大,辈分高,不大把他放在眼里。不过李太傅说的确实也有点道理。

历来中原与外族交手屡屡吃亏,前朝又差点亡于外族之手。对夷狄,大家似乎有种天然的惧意,更是极力避免跟夷狄为敌。

这些,纪恒都能理解,只是……

“太傅,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不要考虑了,对方已经下了战书。我们避无可避,只能奋力迎敌。我大齐不是——缩头乌龟。”

李太傅还欲再说什么,却听纪恒道:“先退朝吧。”

纪恒去见了皇帝,简单说明此事,他也不表态,只看着自己父亲。

倒是皇帝拿着奏折,看了好一会儿,方沉声道:“既然要战,真怕他们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