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死的相公回来了_分卷阅读_122

没想到就一晃神的功夫,她抬头再看,榻上只剩宁宁了,她忙起身,才发现大儿子仰面躺在地毯上,四脚朝天跟只小乌龟一样扭来扭去。

好在地上毯子铺得厚,小榻也不高,不然可得把她心疼坏了。

不知是不是双生子之间的感应,当天晚上,宁宁也会翻身了,半夜的时候,青柳是在自己脚边发现的他。

那天之后,薛氏就把整个房间都铺上了地毯。

最近可能是快长牙了,两个小子逮到什么啃什么,整天口水哗啦地流。

沿江走了没多远,看见一座石桥,桥面上挂了些灯笼,现在夜幕刚刚降临,那些灯笼就都亮了,灯影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荡。

桥边摆着许多小摊,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不时有人停下来看看摊上的物件。

有一个买河灯的小摊,边上围了许多年轻男女。

林湛一见便有饶有兴致地凑过去,看了几眼后跑回来对清柳道:“媳妇儿,咱们也买两个河灯放吧。”

青柳看了看两人怀里的孩子,笑问:“你准备用那只手放?”

林湛也瞧了两个儿子一眼,道:“就让他们放。”

青柳无奈地看着他,还是点了点头,“那你去买吧。”

林湛便抱着宁宁挤到摊子前,对他道:“儿子,你挑一个。”

河灯种类多样,精致可爱,一只灯不过巴掌大小,用纸糊成荷花状的、宝船状的、还有小动物模样的。

宁宁不知能不能听懂他爹的话,总之他踢着小腿,瞪着眼看了半天,最后滴了一串口水在一只荷花灯上。

林湛无言:“怎么这么馋?”

最终他花了二十文,买了两只被宁宁垂涎过的荷花灯。

夫妻俩抱着孩子蹲在水边,林湛往两个孩子手中各塞了一只灯,带着几分豪迈道:“儿子们,丢出去。”

可惜两个娃娃并不听话。

安安抱着灯歪头看了一阵,直接往嘴里送。

宁宁比他聪明一些,他用力把灯扯成两半,然后才口水滴答地送进嘴里。

青柳笑得直打颤,林湛对着两个不配合的小子干瞪眼。

两人最后也没放成河灯,在街上转了一圈,青柳买了两包莲子糯米糕,备着等明天赶路时给众人垫肚子。

她看着两个儿子的口水,记起来老人常说,小娃娃流口水的话,可以用米糕来收一收,于是又买了几块桂花米糕。

回到客栈,夜里睡前喂了一次奶,两个孩子现在食量大了,只喝奶饿得快,所以玉儿又去楼下跟掌柜借厨房,煮了两碗米糊。

等喂完后,两个娃娃才安安分分睡下,若不吵他们,这一觉可以睡到明天天亮。

第二天起来,收拾完后继续赶路。

如此过了七八天,终于来到上清宗所处的地界。

一到这里,林湛便更加兴奋起来,话也更多了。

这日下午,他骑马走在马车边,正和青柳讲山上到底有多少个师弟,就听边上有人喊了声大师兄,眼角撇见一个人影往他这边扑来。

他下意识伸手一档,将那人甩出七八米远,眼看要砸在地上,来人在空中敏捷地一扭腰,稳稳落地。

待他站定了,才看清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少年捂着被打到的手,疼得呲牙咧嘴,“大师兄你太狠了,我要跟师父告状!”

林湛咳了一声,有几分心虚,刚才出手确实重了些。

这是他最小的师弟,当初他出事的时候,这小子才四五岁,成天挂着两串鼻涕,只会撒尿和泥巴玩,没想到去年他回师门再见,当初的豆芽苗儿也长成一棵小树了。

他跳下马,道:“豆芽,你怎么在这里?”

豆芽立刻冲上来,跳着脚道:“我叫窦寻,不叫豆芽!”

林湛无所谓地点点头,四处看看,又问:“师父让你来接我们的?其他师兄弟呢?”

窦寻哼了一声,仰着脖子道:“潘师兄说我已经是大人了,可以单独下山了。”

林湛心里呵呵,正要说他毛都没长齐,一旁马车帘子被掀开,青柳露出半张脸,轻声问:“阿湛,怎么了?”

林湛还没回话,就见窦寻眼睛一亮,摇着尾巴凑上去,扒在马车边大声道:“嫂子!嫂子!我是小师弟呀!”

青柳被他吓了一跳,忙看向林湛。

林湛上前一步,拎着窦寻的衣领,要将他掀开。

窦寻扒着车沿不撒手,别看他年纪轻小,力气倒是大,整架马车都被他拉得往一边倾斜。

青柳看他满脸通红,赶紧道:“阿湛,快松手。”

林湛只得松开手,抬脚往窦寻臀上踹了一脚。

窦寻根本不在意,顶着硕大的脚印继续跟青柳套近乎,“嫂子,我叫窦寻,今年十六岁啦,还是单身哩。”

这话青柳不知该如何接,只得困窘地笑了笑。

窦寻又道:“嫂子,你这么年轻,又漂亮,怎么会嫁给大师兄?你知道么,山上除了师父和闫师兄,就大师兄年纪最大啦!”

青柳连笑也不知该不该笑了。

林湛忍无可忍,上前抓着窦寻一把拎起,上下左右晃了一通,轻飘飘松开手,窦寻便软绵绵晕乎乎地倒在地上。

他再一甩马鞭,马车轮子咕噜噜前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