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但房子却不能自由买卖,因为是厂家属楼。
如果必须卖,可以按照市价优先卖给厂子。
厂子不买才可以对外卖。
还有楼房可以按照家庭情况买面积。
有的人家十几口人,那么就可以买更大的面积。
有的只有新婚夫妻两人,则可以买一居室。
既然是大家集资,那么房子就得灵活变通一下,以求满足大家的要求。
唐磊继续写着集资建房的各种好处。
最后还建议可以做试点,然后由实践得出利弊,最后决定是否推广。
唐磊写完之后,旁边的慧慧早就不在了。
“慧慧,你写的好快啊!”
他写的太认真,她什么时候离开的他都不知道。
孙慧慧回了句,“我抄还能多慢。”
唐磊将信纸递了过去,“你看看,帮我挑挑毛病,有错别字也告诉我。”
孙慧慧接过信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唐磊却是跑厢房去了,将腌制好的萝卜片投洗两遍,去掉多余的盐分,然后往里放一根辣白菜和一些调料汁。
搅拌一下,让萝卜沾满调料汁。
这就可以了,明早就能吃了。
不过明早用什么装呢,还是罐头瓶子吧,装俩罐头瓶子。
多出来的留他和慧慧自己吃。
“慧慧,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不玻璃心。”唐磊深呼吸,准备迎接“狂风暴雨”。
孙慧慧将信纸递回来,“比我写的好多了。反正你将集资建房写的明明白白了,还写了可以试点,实践出真知,很全面了,明天你直接交给厂长吧,看他怎么说。”
唐磊看向自己的字迹,“明天就交?”
孙慧慧反问,“你留它干什么,又不能下崽。再说万一这事成了,二厂估计会被选中做试点,到时候你也算为同事们谋了福利,以后成功推广了,陈厂长也有功劳,你不是说他没少帮你说好话么。”
唐磊勇气爆棚,“我明早就交!”
也就是现在下班了,要不他立马就想交。
孙慧慧又问道,“你做那个萝卜咸菜,只给薛秘书?”
唐磊听话听音,“那应该还该给谁?”
孙慧慧就说道,“可以给陈厂长一份嘛,礼多人不怪,而且又是咸菜,还是你亲手做的,主打一个心意,他收了也不会有压力。到时候你再把集资建房建议给他,就算有不周全的地方,他也会好声好气的和你讲的,这叫吃人嘴软。”
唐磊竖起大拇指,这是把送礼搞明白了。
第211章集资建房
一大早,厂办楼二楼走廊,唐磊叫住忙活的薛秘书,“薛哥,怎么一大早就这么忙,又出差啊。”
薛秘书摆手,“不出差,我给厂长屋里擦擦,最近刮风灰大,再换一暖壶热水。你换不,我一起了。”
唐磊心道,怪不得老薛能做秘书呢,太细了。
“换!薛哥等我一下。”
他不是偷懒,而是有些关系就是这么一来一往中亲近的。
因为保密的关系他就不可能和太多同事走的近,但也需要一两个朋友,精挑细选一下没毛病。
薛秘书也算老相识,人挺不错的,可交。
而且名义上,他还是辅助薛秘书工作的,关系融洽很重要。
唐磊打开办公室,拿出暖壶递了过去,“薛哥,麻烦了。”
薛秘书摆摆手,“顺手的事儿。”
十几分钟之后,薛秘书来送暖壶了。
“给我暖壶,我就不进去了。”薛秘书虽然好奇,可也管得住自己。
作为厂长秘书,他太懂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了。
唐磊接过暖壶放到铁皮柜旁边,“薛哥,等我一下。”
他回身又拿了几张信纸,“这是我昨晚回家写的思想报告,麻烦薛哥帮我交上去。”
薛秘书接过瞄了两眼,“字写的真漂亮。”
唐磊谦虚道,“还差的远呢,没有风骨,还得练。”
他有原神的记忆,包括肌肉记忆,所以字写的还可以。
要知道前世他都多少年没手写了,不是手机也是电脑的,估计都提笔忘笔画了,或者是缺胳膊少腿的。
这个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又讲究字如其人,所以他也有意识的在练字,不过进步一般般。
“薛哥,昨天我不是说请你吃好吃的么,我说话算数,给你带来了。”唐磊又跑进屋里,将袋子拎了出来。
薛秘书嘴上客套着,“咱们兄弟别这么客气。”
却是眼巴巴在看,不是馋,就是好奇。
唐磊掏出一个罐头瓶子,用木头塞子做的盖子。
“薛哥帮我拿一下。”
薛秘书赶紧接过。
唐磊又递过去一罐头瓶子。
最后两人都是一手一个。
唐磊解释道,“不是多好的东西,萝卜、白菜咸菜,我和慧慧亲手做的,不过你也别小瞧了,里面的调料可费劲了,一般大厨都弄不出来,我的独家秘方,你吃了保证说好,给你两罐,给厂长两罐。”
薛秘书看到了萝卜片,“知道你做的好吃,上次你做的黄瓜咸菜,厂长可是赞不绝口呢。”
唐磊保证,“这个萝卜和白菜不比黄瓜差,而且调料更多更贵。”
薛秘书更有兴趣了,他真想尝尝了,“那我就厚着脸收下了。不过厂长的还是你自己给吧。”
说完,薛秘书捧着自己的俩罐头瓶子跑了。
唐磊叫他都不回头。
只能无奈摇头笑笑。
他又去拿了一份资料,去敲了陈厂长办公室的门。
“厂长早上好。”
唐磊将俩罐头瓶放到书桌一角,双手拿着一叠信纸递了过去,“厂长,这是我好早就有的想法了,可是不知道和谁讲,现在都写了出来,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您帮着指正指正。”
陈厂长皱了一下眉头,这么快就写出来了,资料看完了么,年轻人还是太浮躁了。
不过还是接了过来,低头翻看了起来。
先是惊讶,因为题目写的是《关于如今分配房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些国际关系和经济方面。
神情越发的认真了起来。
唐磊也没打扰,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
陈厂长将最后一页看完,忍不住又往前翻,不过还是停住了,抬头问道,“小唐,怎么想到写这个的。”
唐磊早就想好了借口,“其实这想法早就有了,在上学的时候同学很多都会讨论关于房子的问题,包括周围的邻居聊天,房子都是绕不过去的坎,我当时就想,既然这么缺,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办法多建一些房子呢,也问了不少人这个问题,很多有工作的都说等着厂里免费分配,这样就将整个负担放到了工厂身上,如果厂里的效益好,一部分人还可以分到房子,但是大部分人都得等,就拿我们的厂子来说,很多家庭都是有一定积蓄的,如果能让他们提前五年十年的住上新房子,我觉得他们应该也是愿意掏钱的。今年是灾年,大家可能会保守一些,所以我的意见是这一两年咱们在小范围搞试点,也多总结一些经验,行不行的并非我写的这事有多好多好,而是真正做出来之后让事实说话。”
陈厂长点头,“你说的对,让事实说话,这句话很对。”
是一个实干型干部,他也不喜欢那些口花花的学者,而是喜欢真才实学能做事的。
所以唐磊最后几句话很对他的胃口。
而且作为厂长,他也是很有压力的。
二厂的职工上万,太多人需要房子了,每次厂里新建一批楼房,在分配的时候都要打上一个多月的架。
有老人堵着厂房,要死要活的,有直接下跪求房的,更有拎着礼物上领导家里走后门的,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都有。
每次他和几位领导都得躲出去一阵子。
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住上房子,他们的压力会小很多。
“小唐,我问问你,如果有些工人想要房子,却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怎么办?”陈厂长问道。
这样的估计还不少。
唐磊沉吟了一下回答道,“陈厂长您说的这种现象肯定有,但是第一批会很少,他们会观望,会看房子能不能盖成,质量如何,会不会到那些出钱人的手里,只有第一批榜样做得好,才会有更多的人心动,那些没钱的看到同事住上新房子,他们自然也会眼热,到时候可能会有您刚才所说的矛盾出来,既没钱还想住房子。其实办法也有的,就是抵押贷款。”
陈厂长来了兴趣,“你详细说说。”
唐磊组织了下语言,“如果厂里有富余的资金,这个业务咱们可以自己在内部开展,贷款的对象就是厂里的正式工人,用他的未来工资进行抵押,比如说贷款三百块钱买房,每个月还十块钱,一年就是还一百二十块钱,然后三年还三百六十块钱,三百块钱是本金,六十块钱是利息,当然我就是举个例子,至于利息是多少还得领导你们去研究。如果厂里没有多余的钱,还可以跟信用社合作,也就是我们厂给给工人做担保,然后厂子再跟工人签订工资扣款抵押手续,这样厂里只能收些手续费,还要承担风险,好处是一些没钱的工人能提前住上了房子。”
陈厂长手敲击的书桌,“这个集资建房真要推广起来,很多家庭都能提前住上新房子。”
他对这个建议是支持态度的。
不过,“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我级别太低了,肯定是不能拍板的,下午我会将他报告上去。”
唐磊咬了咬牙,继续说道,“厂长,其实我说的还是冰山一角,在经济学方面我懂的并不是很全面,都是看书自己琢磨的,没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我说的肯定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如果这个集资建房真能在全国推展开,那建房子是不是需要很多建材,比如说红砖和水泥是不是不够,那么砖厂、水泥厂就会扩大规模,或者开新厂,是不是要招收更多的工人,这些工人们挣钱了是不是又要盖房子,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集资建房的好处并不是普通的工人能提前住上房子,而是能带动一大片的产业链,让经济动起来,我觉得这是它更大的一个意义所在。”
唐磊说的铿锵肯定,房地产经济啊,未来的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实践证明了。
他自然敢说了。
陈厂长听的呼吸都粗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