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第204章

“要是没有我,她是不是也能过得好一点儿。”周文菲再也说不动了,头就这样垂下来,贴在冰凉的桌面上。

她没有再说任何话,直到一个小时的就诊时间结束。走出那间诊室,她的心还有一种空落落、轻飘飘的不真实感。说出来就轻松了吗?没有。说出来会更难受吗?也没有。

她只觉得过去的小孩好近,近在镜子里看着她,睁开眼又觉得好遥远,遥远到在河流的彼岸等着她。

第65章

林医生这才开始为周文菲制定个人的治疗方案。

过往经历如此沉重,心理动力疗法又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既然周文菲愿意配合,喻文卿如此强势,他打算在首个阶段实施认知行为疗法,以缓解她在人际jio往和亲密关系里过多的自责以及焦虑情绪,改善信心后再回到心理动力的治疗中,获得“自我”的安慰和成长。

第一步是行为激活。他给周文菲定了每天的计划,不可能像别人一样安排地密密麻麻,一开始只有简单的几项:

找个时间躺着,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二十次。

上午读书一个小时。

中午和阿姨一起做午餐,一起吃饭。

下午再看一个小时的书,或者画画。

慢跑半个小时。

找到一个陌生人,聊五分钟的天。

……

看上去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只要冠上“任务”二字,就意味着压力。诊室里,林医生和周文菲反复沟通她语言、行为上的“阻抗”。

“你觉得计划中最艰难的是哪个?”

“跑步。”

“为什么?”

“半个小时的时间太长了,我觉得很难坚持。”

“跑步前你要花多久的准备时间?”

“很久,只要没跑,就会想着这件事。”

“那我们能不能把跑步从下午挪到晚上。”

“不行。”

“为什么?”

“因为我早上……没法起床。”一旦有了起床就要跑步的压力,更加没法起来。

“起床的压力大一点,但是跑完步后,整个白天的压力又会轻松一点。这样想,其实没太大区别,也许更好。”

阻抗必须不断讨论,直到克服为止。其次聊得多的是周文菲经历事件里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不同于心理动力疗法必须挖掘早年的养育环境,cbt认为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都源于不良的认知,因此着眼点会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

“想要行为积极,必须先改变对跑步的看法。”林医生说,“为什么觉得跑步对你的病情无用?跑步能改善人的血y循环,能让大脑变得活跃,增加血清素的含量。其实你害怕的是跑步中的身体反应。”

周文菲点点头。

“刚开始慢跑肯定会有不太好的感觉。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一般你跑多久后会觉得呼吸困难?”

“五分钟。”

“那跑五分钟,改为快走五分钟,平喘后再慢跑,这样来回更换,跑完三十分钟?”

自从跑步从下午换到早上后,喻文卿可以陪着一起跑,周文菲再不想起床,也不敢不起来。压力暴增,又不能撂挑子,一个星期就从室内跑到室外。

喘着气坚持完全程,喻文卿来搂她时,周文菲也有点开心,想下学期上体育课,就不用提前一个晚上就开始慌张了。

和陌生人聊天,喻文卿也教她一个法子。

去到公馆外面的商超,那里的大门口每天都在搞推广活动,不是早教中心就是天然有机食品,趁人少的时候去去买点小食品或登记个信息,基本能满足五分钟的陪聊任务。

每一个微小的胜利,都能鼓舞她战胜抑郁症的信心。当然,要是周文菲早知道心理治疗也可以不问过去只看现在,第一天起她就会好好配合。

到九月份开学,她去上第一天的课,感觉很累,但不是特别沮丧。她和喻文卿说,可以的,不用休学。

就是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有三门要补考。

认知疗法还在继续,林医生会和她一起分析她对自己的标准,和对他人的标准。

“你认为人应该为意外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