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644节

比如最经典的就是虚报价格来逃税漏税。

因为关税收的是外商在商品生产国的成本收购价。

不然按照最终售卖价收税,那就会无限提高成本,直接会让这种商品价格崩溃。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假如一斤茶叶在产地的收购价是20文一斤,那么运到目的地的成本是每斤30文。

要保本就最少得按每斤50文卖,要赚钱就必须卖51文以上,至于赚多少受市场价波动,但一定得51文以上才能赚到钱。

如果大宋是按51文的售卖价格收10%的税,那对于商人来说,成本就变成了56.1文钱,每斤反而要亏6.1文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商人就肯定要把成本提高到每斤56.2文钱。

后来赵骏为了提高贸易额,调低了出口税,降至5%。

如此一来,关税就是10%,出口税就是5%。

而且也没有进口税这一说。

因为进口税是由进口的本国商人承担,外商不存在进口税这一说。

那么外商来大宋做生意,很容易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某商品在本国收的价格是10文钱一斤,报到大宋变成了5文钱一斤,如果是一万斤,那就是五万文钱,关税就只需要交2500文钱。

可这种商品到了大宋,价值就至少得翻三四倍以上,哪怕到了大宋售卖后,依旧要纳商税,但却非常省钱。

由于没有进口税,外商可以直接把商品在当地售卖,又因为没有在大宋注册公司,他们一般是选择卖给当地的经销商,价格略低,并且还享受外商较低的税率。

毕竟朝廷需要对外商进行低税来吸引外商,加之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差,以及考虑到海贸的巨大风险,所以外商的税率远远低于本国商人。

如同样价值十万贯的货物,本国商人可能要缴纳15%左右的税,而外商则只需要缴纳货物总价值的6-9%。

关税说是5%,但最多也就是售卖价后的1-2%,大头是在本国出售后5-8%的外商税率。

另外由于出口税降至5%,外商从大宋购置货物,出关回本国售卖,需要缴纳的税也就只有5%,因为买方是不需要交税的,税一般都在商品价格里包含了,由卖方交纳。

如此一来,外商把外国商品卖到大宋来,只需要缴纳6-9%左右的税,最多不超过10%,而把大宋的商品卖到国外去,则只需要缴5%。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事情。

然而大宋朝廷也没有办法。

赵骏不是不想提高对外商的税率。

奈何一是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外商有巨大的信息差优势。

二是海贸风险确实非常大,本国商人再怎么税率高,那也非常安全吧。

可外国商人沉船非常多,后世泉州、广州等地发现以及打捞的宋代沉船不知道多少,更别说茫茫大海上。

所以可以说这些钱都是外商拿命换来的,本就不应该眼红。

不过赵骏还是想办法从他们那榨了点油水。

就是收保护费。

过程就像谭文学在海上看到的遍地大宋龙旗一样。

大宋现在把海军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马六甲海峡,由海南岛、广西、广东三地的水军以及靖海军进行持续巡逻,对航线进行贸易保护。

商船上如果有大宋龙旗,并且确定是在大宋注册有公司的,就能够得到海军的庇护,从而防止海盗的出现。

在大宋注册公司其实没那么多好处,这样就享受不到外商红利,需要由本地工商局管辖,所有的账目都要对工商局公开,很难再用信息差获利。

基本上这样做只会让外商根据商品的价格,一趟最多能损失10%额外商税,最少也得5%以上,在总税率上已经接近大宋本国商人。

然而在海上航线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风险就只有两个,一个是遭遇暴风雨或者触礁导致沉船,另外一个就是遭遇海盗。

大宋直接帮助外商排除了其中一个风险,就相当于保护了他们的生命,让他们能够安全通航。

这难道不值得多纳一些税吗?

“嗯,汉龙下的这手棋还是稳啊,遥想当年,全国那么多港口一年岁入也不超过八百万贯,如今江浙、广州、泉州等地,一年光外贸加起来就顶得上以前大宋一年税收了。”

晏殊看着手中的数据,笑着摇摇头道:“现在老夫看钱都觉得只是个数字,谁能想到这海贸能成倍成倍地增长?十多年来,居然能长七八倍之多。”

“外贸的比例逐年升高是件好事,这证明了我们国内有足够的生产力对外提供,也证明了大宋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

赵骏说道:“当然了,这一切也都离不开我们对世界的探索。要是没有在高丽、日本、越朝、麻逸、蒲罗中驻军,要是没有收复西域,这中间还不知道被多少人赚走差价,被多少人拦截贸易通道呢。”

“是啊,日本这些年白银和黄金开采量大增,收复西域后,中东商人与西域贸易量大涨,我们在蒲罗中驻军,保护了阿拉伯商人,激发的是他们的经商积极性。”

“我手里的是国内商贸数据,今年上半年就有一亿三千万贯了,看样子今年商税比去年又增长了至少10%啊。”

“庆历九年的时候咱们一年税收为2亿贯,十年为2亿2千万,十一年为2亿5千万,今年海贸增长了不少,商贸也增长了10%,莫非年底有望突破3亿贯?”

“很有可能哦,在高速发展期间,gdp,税收每年增长10%以上,甚至20%以上都有可能。我记得小时候看新闻,好像是我6岁的时候,那就是06年看新闻,我国才3.7万亿税收,到来年就变成了4.9万亿,直接增长了32%,可见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不管任何数据都是飞跃式的,你们以后也要习惯。”

“还没习惯,还没习惯,多来几次,我们就习惯了。”

众人笑得合不拢嘴。

每年数据上来,都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谁能想到,十多年前一年财政收入最高不超过一亿贯,低的时候才五六千万贯的大宋,如今财政收入已经能达到3亿贯了呢?

而且这还是大量降低农业税和商税的结果,如果按照以前的税率来算,恐怕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翻了七八倍了吧!

这意味着大宋的整体经济体量,是曾经大宋的七八倍。并且大宋的版图,也增加了400多万平方公里。

而这,才不过是短短十六年间发生的事情而已!

第480章来大活了

庆历十二年五月中旬,在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跨海航行之后,大宋使节团跨越了孟加拉湾,抵达了朱罗王朝。

朱罗国王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得知大宋使节团抵达,给予了他们极高的规格待遇。

在公元1000年时期,朱罗王朝算是一个比较强大的王朝,他们拥有三个大军团,每个大军团有三万人,其中战象、骑兵、弓弩手、重步兵各有配置。

而且他们还通过当时往来于中西方贸易的阿拉伯商人那搞到了希腊火的技术,麾下士兵重铠、铁盾、刀剑齐全,战斗力十分彪悍。

更重要的是朱罗王朝还是個人口大国,在公元1048年左右,他们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实力强悍。

如果放在东亚的话,朱罗王朝应该是一个仅次于宋朝的人口国家。毕竟目前东亚第二大人口国辽国现在只剩下不到七百万人口,武力也衰退得厉害。

而朱罗王朝此时正处于强盛时期,上一任国王拉金德拉·朱罗一世刚刚完成了远征孟加拉之战,拥有的版图横跨了小半个印度半岛。

目前朱罗王朝除了与死敌后遮娄其王朝征战百年未有胜负以外,至少在印度半岛这一片,甚至是东南亚都是小霸王。

不过听说大宋使节团来,他们并没有采取敌视态度。

原因有三。

一是虽然他们也想争马六甲海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东南亚去,但首先是他们还没有跨海远征的能力,其次是他们与大宋之间丝毫没有地缘冲突。

大宋目前是经营东南亚的北部地区,也即后世的越南、菲律宾等地,对印尼、马来西亚这一片尚没有染指的想法。

而朱罗王朝虽然有对印尼、马来西亚这一片有想法,可眼下还没有能力付诸行动。

所以双方属于井水不犯河水。

二是朱罗商人也往来于大宋贸易,甚至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现任朱罗王的爷爷,当时的朱罗国王罗阇罗阇一世,还曾经遣使向大宋朝贡。

因而朱罗王朝需要与大宋持续贸易,把自己国家盛产的珍珠、象牙、香料、宝石等名贵商品卖到大宋去,从而赚取财富。

三则是正如上述所言,朱罗商人与大宋贸易往来密切,所以朱罗王朝并不是个什么消息闭塞的国家。

他们当然也知道现在大宋在东方的强势地位以及大宋海军在南海的横行霸道。

因此也知道大宋武力强盛。

如此地缘因素、军事忌惮以及利益相关,三相叠加,朱罗王朝除非是疯了,否则自然没有理由与大宋起冲突。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当然要与大宋使节团搞好关系。

他们在朱罗王朝的首都欧赖宇尔,也就是后世印度泰米尔邦的坦贾武尔市热情地招待了使节团。

此地有高韦里河流淌而过,连通孟加拉湾,因此大型船只可以直达,是当时朱罗王朝与东西方国家主要贸易的内陆航道。

高韦里河宽阔不逊色于穆西河,河面窄处三四百米,宽处能达到一二里,滚滚河水流淌,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

铁甲舰轰隆隆驶来,朱罗国王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亲自前来迎接,站在船头上,能看到港口繁华兴盛,各式建筑物林立,来来往往人山人海。

远处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城外肥沃的土地有百姓正在耕作,大象漫步行走在其间。

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穿着华丽,印度人仿佛对金子有特别的痴迷,浑身珠光宝气,光手头上的那颗蓝宝石戒指,就已经是价值连城。

也难怪后世带嘤这么喜欢印度,有钱而又土地富饶,谁不喜欢呢?

“尊敬的国王陛下。”

朱罗商人佛莲作为向导兼职翻译,率先下船,然后右手放在胸口,向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弯腰行礼道:“这就是大宋的使节团。”

“来自东方的尊贵客人,我代表朱罗王国向你们发出诚挚友好的问候。”

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居然也是右手放在胸口弯腰行礼。

虽然使节团听不懂他说的话,但佛莲很快就给他们翻译,让谭文学等人还是颇为受宠若惊。

“国王有礼。”

众人连忙拱手回礼。

接着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又说了些什么。

佛莲解释道:“国王陛下对你们表示非常欢迎,邀请你们进入王宫参加宴会。”

“多谢国王。”

谭文学与章有为作为代表,连连应下。

于是在罗阇帝罗阇·朱罗一世的热情招待下,一行人抵达了朱罗王国。

王国富丽堂皇,各类建筑物齐全,花草丛生,宛如仙境。

在周围则建立了大量塔形建筑,有精美的浮雕,华丽的庙宇,上面雕刻着印度教的一些神灵。

诸多信徒在附近拥挤着参拜。

更远的方向很多低种姓的平民从事着生产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