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508节

而南城方向眼下同样已经到了极限。

范仲淹本部还剩余了两万多大军,现在正在猛攻析津南城门,在后方失守之后,南城门也是一片混乱,宋军正在冲入城中。

耶律仁先与耶律别古特不同,作为耶律宗真的死忠,他明白大势已去,宋军肯定会攻破析津,因此干脆就豁出去了,下令让手下的将士在城内四处纵火。

也幸亏耶律别古特没有下令,不然的话南北两边一起燃烧起来,火借风势,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席卷城池。

“杀啊!”

“先把人抓起来。”

“投降免死。”

“相公有令,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快快快,从城外舀水。”

城内一片兵荒马乱,辽军将士有原地投降者,有四散而逃者,还有坚决抵抗者。

滚滚浓烟从南城门方向冒起来,周围房屋滔天烈焰形成。

当周美他们赶到的时候,张亢同样也已经从拱辰门进城,通天门被打通之后,拱辰门也迅速沦陷失守。

“相公!”

周美和折继闵抬起头看了眼远处火星直冒,像是要往北城方向而来。

也还算好的是如今刮的是北风,风力虽然不算大,却也没有迅速在风的借助下让火焰由南往北迅速蔓延,因此目前还只是在南城门一带焚烧。

“这么大的火,想要灭怕是不容易,传我命令,除了押解俘虏的以外,其余人全部往南,过中轴线,捣毁房屋,挖出一条防火带。”

张亢马上说道。

防火带自古以来就是防火的主要手段之一。

《东京梦华录》记载过汴梁消防队,除了用水车灭火以外,常规手段就是在火焰起来之后,立即把周围的房屋拆除,免得火势继续蔓延。

所以听到张亢的命令,周围将领们连忙领命而去,大批宋军扛着枪,一路向着南方的大街小巷汹涌而去。

辽国南京城地方很大,南北五六公里长度,四方形东北那一块为时和坊与仙露坊,再往南就是檀州大街,也就是中央十字街的横街,是为辽南京析津城中轴线。

耶律仁先放火的地点位于析津都总管公署衙门,是南城门丹凤门一旁的建筑物,并且往西就是析津皇宫,是耶律宗真在南京时住的地方。

火焰燃烧之后,第一个蔓延的方向就是公署衙门东面的樱桃园,以及北面的南阁和牛街。街道纵横交错,火焰四处燃烧,大量的辽军抱头鼠窜,纷纷向着城西南的瑶池和观音湖方向逃去,远离火海。

“哈哈哈哈哈哈哈。”

耶律仁先站在南城门丹凤门楼上,身后滔天烈焰,他双手张开,放声大笑道:“纵使我们守不住,你们宋人也别想得到析津。”

“砰砰砰砰!”

城下火枪齐鸣,耶律仁先被打成了筛子,重重地从城墙上落下去,摔得四分五裂。

“进城,救火!”

城外范仲淹坐在一辆小车上。

他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再骑马骨头都要被巅散,只能坐这种小车。

如今大宋的橡胶主要用于蒸汽机,橡胶树没有长出来之前,从南美带回来的橡胶用一点少一点。

所以小车依旧是用木轮子,虽然颠簸了一点,但还是要比在马上连个靠背都没有强。

看着南城门烈焰滔滔,范仲淹大手一挥道:“务必要把析津城救下来。”

“是。”

将领们随即呼喝一声,身后大量宋军开始发起冲锋。

丹凤门附近大火连绵,宋军就从东面的开阳门进去,里面的辽军纷纷投降。

此刻天色已经暗下来,差不多是酉时末,也就是晚上七点多钟的样子,西方的天空只剩下一抹晚霞,幽燕大地一片黑暗,仿佛要陷入沉睡。

唯有析津南城熊熊烈火燃烧,滚滚浓烟遮蔽了天空,就连东方冉冉升起,皎洁的月光洒落,都好像被这云烟遮蔽。

“收析津,复燕云!”

范仲淹从小车上站起来,双手背负在身后,徐徐北风吹得他衣袍胡须翻飞,面容虽略显苍老,目光却坚定不移。

失陷了百年的燕云之地,终于要回到汉人的怀抱了!

第383章决战圈套

宋庆历七年一月二十四日,这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

辽人选择以退为进,佯装撤离析津,想要引诱宋军深入,然后反戈一击,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在这个危机时刻,宋军主帅范仲淹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从前大宋面对这种局面,唯唯诺诺,别说主动进攻,就算是被辽人骑在脖子上,也只能守在城里门都不敢开条缝。

现在范仲淹下令,全军出击,突袭辽军。

而且还是没有任何组织纪律,以军为单位,以军指挥使这种中上级将领为指挥。

辽人果然猝不及防,他们万万没想到宋军还敢这么玩,居然不列阵不整军,直接就这么一群群散兵游勇地冲出来了。

但也正是这样无组织无纪律,让辽人也被冲散,同样变得无组织无纪律起来。

后世有個著名的傻子定律。

永远不要和傻子去争辩,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他的水平线上,然后通过丰富的经验碾压你。

如今的情况就是如此。

宋军把辽军拉到了同样没有阵型的境地,两边都没有统一指挥,各打各的,一盘散沙,那么比的就是双方的小规模战斗能力。

辽军能跟宋军比吗?

显然不能。

隔着老远几百人两轮火枪就把你射得体无完肤,怎么比?

因此除了一开始在宋军陆陆续续兵力还没有抵达之前,辽军顽强抵抗了一阵以外,后面基本上就已经是被打得溃败。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夕阳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晚霞遮蔽了天际,世间灰蒙蒙地像是被雾色笼罩。

暮鸦沉沉归去,此刻位于析津北面约七八公里外,耶律宗真的队伍终于姗姗来迟。

二十万兵马是分秩序撤退,有先有后,否则一起撤退,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就有可能造成三军瞬间崩溃。

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淝水之战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所以辽军都是井然有序地撤离。

本来以辽军的机动性,其实最多也就一个上午便撤走了,根本不需要耽误到下午。

奈何现在的辽军已经不是从前那支来去自如的辽军,他们需要带上沉重的火炮,导致机动性比以前差了许多。

因而当耶律宗真重新集结大部队,然后赶回来的时候,他的一部分中军以及断后的后军几乎全被宋军给截住,现在大部分后军都在析津城里。

徐徐清风吹拂,借着西方最后一抹鱼白,耶律宗真看到远处滚滚浓烟直冒,不由得笑着对左右说道:“看来析津城已经大火了,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宋军要么在救火,要么在与我后军交战。”

“陛下,刚才路上多有我们的溃散军队,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也许这个时候宋军已经打入了城内。”

萧英还算清醒,对他说道:“我们应该即刻驰援。”

“报!”

就在此时,又有斥候疾驰而来道:“宋军打入了析津城中,城内发生大火。”

“他们还在城中鏖战吗?”

耶律宗真忙问。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如果辽军还在城内和宋军打,那么说明析津还未完全沦陷。

此时他们的主力忽然赶到,很有可能把宋军困在城中。

夜晚打仗本来就是辽军现在唯一能拉近与宋军战斗力的方式,若是宋军被两面包夹,则有倾覆的危险。

斥候为难道:“现在我们与宋军在野外多有纠缠,到处都是敌我兵马,只能远远观望到,实在不知道此时城内是什么情况。”

“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

耶律宗真大怒,举起手中的马鞭狠狠地给了斥候一鞭子,喝骂道:“就算是死了,也得立刻去看看。”

“是。”

斥候急急忙忙勒转马匹向后方奔去。

他们这些都是斥候小队,由小队长过来汇报,现在战场太危险了,如今也只能深入其中查探情报。

等斥候离开,耶律宗真和萧英、萧孝友等人则沉默了下来。

张俭现在在顺州,他身子骨不太好,毕竟八十多岁的人,早就提前撤离了,因此现在耶律宗真身边连一个合适靠谱的参谋都没有。

战场信息太杂乱。

前一刻还在说他们军队溃败,下一秒就说击溃了宋军。

有人说宋军攻进了析津城,还有人说宋军在攻打析津城的时候损失惨重。

甚至还有人说他们辽军已经彻底大败,哪怕他们过来的时候确实能遇到不少溃卒,可问题是他们却还能听到不少捷报。

这让耶律宗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判断。

“陛下,臣觉得我们还是输多胜少,宋军虽然也没有整顿兵马,亦是在野外与我们乱战,但他们的火器确实厉害,想要正面击溃他们不太可能。”

过了半响,萧孝友沉声道:“因而臣觉得现在最好的结果就是我军虽然已经有不少人马被击溃,可还是有部分人在与宋军纠缠,我们应该一边收拢溃卒,一边即刻往析津出发。”

“唔”

耶律宗真一时迟疑,主要是这一路上都是坏消息居多,让他有些犹豫。

“陛下,兵贵神速,不能拖延。”

萧英也劝道。

“嗯,就按你们说的办。”

耶律宗真点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