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316节
吕夷简的心顿时又提了上来。
李迪却道:“根据本案可查,此事吕夷简并不知情,都是吕公绰所为,只能算是教子无方。”
“那就罚一年俸禄吧。”
赵骏沉声道:“吕公绰这件事算他运气好,不是现任官员,但大家还是要引以为戒,管好自己家里的子嗣,别给自己惹麻烦。”
“好。”
赵祯拍手大笑道:“吕公弼、盛申甫、掌禹锡三人罚俸,吕公绰的刑罚事后再议,那就如此吧。”
这件事就算是定性了,涉案官员肯定不止吕公绰等人,不过追责到底,比如被吕公绰打招呼的那些官员,还有其它跟冯士元有勾结,或是藏禁书,或是买卖其余违禁物品,都要严查。
吕公弼、盛申甫、掌禹锡三人,以及另外几名涉案的高级官员还算好,只是收藏禁书,这事在赵骏眼里不算什么大事,就从轻处置。
但其余如程琳、李章、吕公绰等人则还有别的违法勾当,自然该从重处置。
罪责轻的轻轻处理,重的要从严惩治。
这也是赵骏的量刑标准。
并不会因为里面有吕夷简和盛度的儿子就要网开一面。
只是让赵骏没想到的是,由于吕公绰不是公职人员,不能算是贪赃枉法,所以只能从轻处罚。
这倒令人始料未及。
可卖官鬻爵坐牢一年也实在是太轻了,只能事后再找李迪商量一下具体量刑。
这也符合赵骏坚持的法律公平!
听到他的话,盛度不敢置信,自己儿子居然就只是罚俸?
连罢职都不至于?
而吕夷简虽然伤心于长子还是要坐牢,可保住次子也算是不错了。
他先是意外地看了眼李迪,随后站起身,认认真真地向赵祯拱手行礼道:“谢陛下隆恩!”
“谢陛下隆恩。”
盛度也连忙站起来行礼。
“好了,不用谢朕,谢汉龙吧。”
赵祯摇摇头。
要是以前他肯定当没事人一样了。
历史上郑戬抓了吕公绰这些人,不就很快就放出来了吗?
而且这些人后面还当了大官,一个个屁事没有。
但现在赵骏在,全都得按律处置。
只是赵骏个人认为看点禁书就要流放刑罚过重,公平了量刑标准,这才能轻拿轻放。
至于吕公绰,那肯定要从严了。
一码归一码。
看点文天历史之类的禁书不是大事,卖官鬻爵,利用影响力受贿,那肯定不能轻饶。
所以吕公弼、盛申甫、掌禹锡三人没事,还真要感谢赵骏把以前较为严苛的收藏禁书罪名宽松了,不然这三也得够呛。
“好了,我这一路奔波累得够呛,腿都快磨破了,就因为你这档子破事,路上连个安稳觉都没睡好。”
赵骏站起身,沉声说道:“我得先回去补个觉了,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吕夷简、盛度,我只能提醒你们,国家的发展是历史滚滚车轮,别他妈老想用自己的身躯去挡,你们这把老骨头挡不住,我言尽于此,就这样吧。”
说着他向赵祯拱手道:“老哥,我确实有点扛不住了。这破烂摊子真让人头疼,一个个不让人省心,这帮老头子太腐朽了,早该换了,换点年轻人上来吧,我先回去了。”
当着众人面这样说,着实令人难堪。
但不怪赵骏说话难听,本来大宋的未来发展都摆明了告诉他们,他们却还要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来阻挠,丝毫没有一点为国为民的决心,纯纯的一己私欲,怎么能不让人愤怒?
而且这里也没什么外人,所以赵骏也懒得跟这群人装腔作势,直接算是三分之一威胁、三分之一羞辱、三分之一嘲讽的语气这么说。
终究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也算是在告诫这些人,若是以后再这样,就该滚出政制院了。
“那好,大孙你先去吧。”
赵祯忙道。
“臣送送知院。”
李迪就起身跟着赵骏出去。
两个人走到门外廊下,向着宫道而去。
等走出崇政殿数十米外,赵骏扭过头问李迪道:“老李,我是没想到,你不把吕夷简往死里整?”
李迪苦笑道:“我倒是想,可律法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定。”
“你猜我信吗?”
赵骏笑了笑,继续笃步道:“法律解释权在你手里,既然律法没有这种利用影响力滥权的行为,该怎么判还不是你说了算?”
“是倒是,我若是想给吕公绰重判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至少官家和知院不愿意走到这一步。”
李迪笑了笑道:“所以老朽也只能在这里面找罪责最轻的一项了。”
“你啊,是会揣摩人心的。”
赵骏也笑了起来。
抬起头,看向远方,目光里却只有惆怅。
跟吕夷简谈不上朋友,也谈不上敌人,最多算是政见不合。
若说包庇吕夷简也不至于。
不然也不会对罪责较为严重的吕公绰重判。
只是说到底,还是为了政制院安宁。
除非官家挥泪斩夷简,否则要真与吕夷简撕破脸皮,对谁都不好。
更重要的是。
赵骏在这世上也没亲人。
跟他关系最近的几个人,也就赵祯以及最早的吕夷简、晏殊、王曾、蔡齐、宋绶、王随、范仲淹、盛度这八人了。
现在王随死了,这八个人里走了一个,其余人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以后知道他底细的人会越来越少。
又何必对吕夷简和盛度赶尽杀绝呢?
所以为了法律公平,取缔禁书重罪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确实不想走到那一步。
也幸好吕公绰不是公职人员,又并非以受贿为目的,只是利用影响力打招呼,而非自己担任主官受贿枉法。不然的话,他就真只能把吕公绰砍了,以正视听了。
第258章给天下官员涨薪
赵骏早朝训斥了满朝官员,回到崇政殿后又拍着桌子骂了吕夷简跟盛度他们一通,才算是勉强平息了这次事件。
这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他的政治立场,才明白赵骏也支持新政改革。
一时间遭到了不少官员的嫉恨。
但有的时候也没办法,改革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遭人恨,再好的制度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可艰难就不去做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来就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道”作为真理,其实有时候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上,而是在少数人手中。
若官员贪赃枉法,腐败无能,也算是道的话,那岂不是可笑?
所以不管怎么样,再艰难也得咬紧牙关做下去。
至少张居正的那十年改革是成功的,后来雍正改革也是成功的,历史已经证明新政行得通,就必须要坚持做下去。
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就是张居正改革和雍正改革即便成功之后,也很快就人亡政息。
但这一点随着赵骏的年龄今年才刚满二十八岁,也能够弥补。
一来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接班人。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顺利的话,未来至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有政治强人通过铁腕手段把政策执行下去。
否则要是他穿越过来就垂垂老矣,没几年活头,他还真不愿意这么折腾。
并且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新政的主持是范仲淹。
赵骏这边吸引的火力其实还是没老范那么大,大家就算针对,也是针对老范,关他一个支持者什么事情?
就算官员们恶向胆边生,找人把主政官员给刺杀掉,那也是范仲淹惨遭毒手。
送死和背锅老范去,他打打下手,搞搞幕后支持就足够了。
即便老范惨遭保守利益集团以及黑恶势力的毒手,赵骏也只能含泪为他报仇,然后再培养王安石继续干。
赵骏自然不会像崇祯那样甩锅和推卸责任,但需要有个人帮他顶在前面,他好做别的事情。
不然整天和这些官员扯些鸡毛蒜皮,勾心斗角,那其它振兴国家的事就不用做了。
中午,赵骏回家睡觉。
到了下午申时,休息了两个多时辰的赵骏这才起床,准备去政制院看看情况。
只是还没来得及出门,就江大郎说范仲淹在门口等着。
他就先去让人把范仲淹叫进来。
赵骏的屋子就是间普通民宅,优点是离皇宫特别近,出了街就是西华门。
缺点也很明显,不够大,就一个前院,一个前厅,一个中庭,然后就是四合院一样的后院。
后院除了赵骏夫妇住主卧以外,就左右两间厢房。